期刊简介
《中国卫生》杂志是由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管、中国卫生杂志社主办、健康报社指导的卫生系统导向性重量级新闻导刊。该杂志融中国卫生改革与发展的最新信息、实践探索、精彩观点为一体,对实际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性,是目前卫生管理类发行量最大的期刊。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单位: 中国卫生杂志社
出版部门: 《中国卫生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9-1424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3708/D
邮发代号: 2-783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523.00
杂志荣誉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杂志名称:中国卫生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中国卫生杂志社
- 国际刊号:1009-1424
- 国内刊号:11-3708/D
- 出版周期:月刊
-
将卫生体系重建列为新医改试点
记者:汶川地震救灾开始进入灾后重建时期.卫生系统的重建工作也正在积极展开,那么,灾区卫生体系该如何恢复,怎样重建?......
作者:詹初航 刊期: 2008- 08
-
灾后重建要与行政体制改革相结合
如何重建家园,让在汶川地震中失去家园的人们早日从废墟上站起来,过上幸福安定的生活,是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为紧迫的问题.......
作者:吴健 刊期: 2008- 08
-
对口援建重在体系和能力建设
江苏省负责对口支援四川省绵竹市.在大规模应急救援阶段,支援工作重在快速而积极;到对口支援阶段,任务更具有长期性,工作既要迅速,更重在持久而有力.我们将坚持统分结合、上下联动,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既重硬件、又重软件,全力支持、精诚协作,帮助当地尽快恢复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秩序,促进绵竹卫生全面协调发展,努力让绵竹群众享受与江苏一样的医疗卫生服务.......
作者:郭兴华 刊期: 2008- 08
-
灾后重建任务艰巨繁重
灾后重建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优先和重点建设好公共服务机构,这是民生的第一需要,也是中央的明确要求.因此以科学的态度、创新的精神认真做好医疗卫生系统的建设规划并精心组织实施,尤为重要.......
作者:于德志 刊期: 2008- 08
-
地震灾区对口援建进行时
面对突如其来的汶川大地震,我们万众一心、举国救援,中华民族同舟共济的传统美德再一次在抗震救灾中得到了延续和升华,扶危济困、团结互助也再一次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可以说,对口支援是抗震救灾、恢复重建的科学安排,有利于救灾和重建物资、款项的均衡合理配置,有利于增强各省市支援灾区的责任感、针对性、有效性和可持续性,并且有利于重建后双方的合作和交流.......
作者:栾兆琳 刊期: 2008- 08
-
恢复重建要立足长远发展
江西省将在3年内筹集13亿元以上资金,用于援助小金县灾后恢复重建,其中约有1.3亿元用于医疗卫生对口支援.根据国务院,江西省负责阿坝州小金县灾后恢复重建对口支援工作.......
作者:李利 刊期: 2008- 08
-
医疗急救,为保奥运万无一失
......
作者: 刊期: 2008- 08
-
率先试点灾区公卫体制改革
曾光教授近期调研了地震灾区德阳和绵阳,他在视察了地震现场、灾民安置点、医疗救助站后认为,到目前为止,四川地震灾区没有大的疫情发生,这是可以肯定的.但是今天没问题,并不说明今后就没有问题.要加强灾区的防疫工作,重建灾区卫生防病体系.曾光提出的政策建议第一条是:结合新的医改方案精神,率先实行公共卫生机构体制改革试点,解决好社会公益机构的运行补偿问题,解除卫生防疫人员后顾之忧,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灾后的防......
作者:詹初航 刊期: 2008- 08
-
收支两条线要加强调控管理
从2007年3月开始,天津市塘沽区卫生局从财政补助机制入手,通过规划、保障、监管人员和机构,实行了收支调控管理.就是说政府根据群众需求,提供优质、安全、便捷、价廉的社区医疗卫生服务.天津市塘沽区卫生局局长尹占春说,要实现改革的目标,切入点是收支调控管理.收支两条线存在着薄弱环节,大锅饭,养懒人;政府购买服务,也有缺陷.因此,对收支两条线要实行调控管理.......
作者:张新建 刊期: 2008- 08
-
重建中国医疗卫生新体制
中国的医疗卫生体制,作为当时经济体制的简单附属物,至今还没有形成相对独立于经济体制的、符合医疗卫生特点的体制.因此,简单地将一个国家的医疗卫生体制与其经济体制捆绑在一起,并不必然保证其医疗卫生体制能够符合经济发展的需要和满足人民的需要.......
作者:蔡江南 刊期: 2008- 08
动态资讯
- 1 医联体不是唯一整合策略
- 2 人工智能不是为了diss医生
- 3 “第一资源”开发有了协同利器
- 4 绩效考核:释放激情,提高效率
- 5 “三保合一”不可忽视的理论陷阱
- 6 部门利益调整该下手了
- 7 对在新形势下加强医院医德医风建设的思考
- 8 旧邦新命
- 9 贵州 从“县县通”迈向“乡乡通”
- 10 山西: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爱国卫生运动要先行
- 11 医生们的生存现状
- 12 医疗资源整合的瓶颈与方向
- 13 药物经济学效用正在释放
- 14 重点突破推进健康中原建设
- 15 控费需重构激励机制
- 16 过度检查or适度检查怎么认定
- 17 生育政策调整:且行且慎重
- 18 卫生工作负重前行年终交出令人鼓舞的答卷
- 19 女医生坠楼谁是“推手”?
- 20 成都蒲江 医联体带动患者回流热